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2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70篇
林业   182篇
农学   127篇
基础科学   119篇
  410篇
综合类   604篇
农作物   61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330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根据商品蛋鸡的生产特点和实际需要,探讨了商品生产信息管理系统MLMSPI(Merchant Leyer′s Management System of Production Information)的设计思想和构造方法,并以此设计思想和构造方法为依据研制了MLMSPI,详细介绍了MLMSPI的任务、结构、功能、特点和MLMSPI的实现过程,为商品蛋鸡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提供辅助和支持信息。  相似文献   
992.
对大气中臭氧层变薄的现状及紫外线划分的方法进行了介绍。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有关UV-B辐射对植物影响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增强的UV-B辐射对植物生长及形态结构,植物生理生化代谢,UV-B吸收物质,植物遗传物质及某些基因表达,植物细胞膜及抗氧化系统,环境多因子相互作用对植物和种群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对该研究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3.
基于抛物化稳定性方程,研究了边界层中TS波及其高阶谐波的线性和非线性演化问题。由局部法和Landau展开式导出初始条件,并计算了扰动幅值和速度型等的演化过程和特征,特别是非线性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初始幅值、压力梯度、扰动频率对扰动演化的影响及其规律,这与边界层的稳定性和转捩研究紧密相关。算例结果与全Navier—Stokes方程的直接数值模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究青海祁连圆柏林乔木层碳密度空间分异特征,为青海祁连圆柏林的科学经营和碳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青海祁连圆柏6个不同的分布区域(德令哈柏树园、都兰热水乡、祁连八宝镇、乌兰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兴海中铁林场、泽库麦秀林场)和不同立地条件(海拔、坡向、坡位和坡度)设置标准样地96个,每块标准地选取1~3株标准木,对每株标准木的干、枝、叶和根称重,测定各器官生物量和含碳量,进而估算乔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通过统计分析探讨祁连圆柏林乔木层碳密度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差异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6个区域祁连圆柏林乔木层碳密度差异较大,大小依次为兴海中铁林场(134.88 t/hm~2)都兰热水乡(79.59 t/hm~2)乌兰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71.96 t/hm~2)德令哈柏树园(66.60 t/hm~2)泽库麦秀林场(54.24 t/hm~2)祁连八宝镇(52.39 t/hm~2),其中兴海中铁林场与其他区域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2)祁连圆柏各器官碳密度的分配比例不同,不同器官依次表现为树干(38.37%)树枝(28.51%)树根(27.10%)树叶(6.02%)。(3)乔木层碳密度随海拔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海拔3 500~≤3 700 m区域最大,为109.76 t/hm~2;海拔2 900~≤3 100 m区域最小,为44.37 t/hm~2。(4)阳坡的乔木层碳密度(86.55 t/hm~2)高于阴坡(68.74 t/hm~2),且差异显著(P0.05)。(5)乔木层碳密度随坡度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以坡度15°~≤25°最大(108.36 t/hm~2)。(6)坡位不同,乔木层碳密度存在差异,其大小顺序为:下坡位(98.80 t/hm~2)中坡位(75.72 t/hm~2)上坡位(54.92 t/hm~2)。【结论】青海祁连圆柏林乔木层碳密度在不同区域及不同立地条件下存在一定差异,海拔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地形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95.
为抚育白兰生态景观林提供科学依据,对阔叶树种白兰(Michelia alba)进行疏伐施肥,2017年疏伐白兰林至750株.hm-2,并对保留木施有机肥和钙镁磷肥.2017年疏伐前和2019年用小样方法在白兰林采集凋落物层样品,用五点取样法采集0~40 cm 土层的土壤样品.用常规方法测定凋落物的氮、磷、钾含量及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用比色法、磷酸苯二钠比色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脲酶、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疏伐施肥2年后,2019年的凋落物储量减少了 39%,凋落物氮、磷和钾储量分别下降了 45%、35%和23%.土壤pH上升了 3%,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 34%、3%、21%、79%和5%,全钾和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减少了 11%和2%.土壤的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减少了 14%和32%,而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了 12%.与2017年相比,2019年白兰林的凋落物C/N显著上升,而C/P和N/P显著下降;土壤C/N和C/P显著上升,而N/P显著下降.研究结果显示疏伐施肥能明显提高森林的土壤肥力,可推广和运用于生态景观林抚育中.  相似文献   
996.
上海地区不同结构雨水花园对径流的去污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人工模拟实验,分析改良种植土、瓜子片、沸石、砌块砖等不同填料,不同填料层厚度(10、20、30、40、50cm),不同排水层厚度(10、15、20、25、30cm)的雨水花园对径流中有机物(COD)、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能差异,提出适用于上海地区雨水花园的最佳结构参数,为雨水花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推广和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对COD去除最优的填料是沸石,其厚度为50cm最佳,最优的排水层厚度是30cm;对TN去除最优的填料是瓜子片,其厚度为10cm最佳,最优的排水层厚度是20cm;对TP去除最优的填料是瓜子片,其厚度为50cm最佳,最优的排水层厚度是30cm;综合COD、TN、TP的去除效果,最佳的雨水花园结构组合推荐采用瓜子片或改良种植土作为填料层填料,厚度范围为30~40cm,砾石排水层厚度范围为20~30cm。  相似文献   
997.
集约化养鸡场舍内细菌气溶胶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给评价禽舍内生物气溶胶的危害提供基础数据,对笼养和网上养殖两种方式下,集约化养殖鸡舍内细菌气溶胶的浓度进行检测,并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对空气中全部细菌的群落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笼养舍内细菌气溶胶浓度和生物多样性均高于网上养殖,相同养殖方式下,生物多样性随着鸡龄的增加而呈现减小趋势;鸡舍空气环境中优势细菌主要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笼养和网上养殖舍内细菌气溶胶的优势菌属分别为EnterobacterEscherichia.  相似文献   
998.
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闭壳肌为研究对象,对其热风干燥特性进行了研究。将扇贝样品经处理后于45、55、65、75℃温度下进行热风干燥,监测样品的质量变化,所采取的监测频率为干燥开始的第1小时监测4次,第2小时监测2次,第3小时后每小时监测1次,所有的干燥过程都处于降速阶段,并用薄层干燥模型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选用Henderson-Pabis、Wang and Singh、Diamante et al.、Page、Newton 5种数学模型进行拟合,通过计算相关系数(R)、决定系数(R2)、平均偏差(eave)、卡方检验("2)、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平均偏差(P)的大小,来检验拟合程度。结果表明:在45、55、65、75℃干燥温度下,Henderson-Pabis、Diamante et al.、Page、Newton 4个模型有效;进一步分析4个模型中模型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发现其中Henderson-Pabis、Page、Newton 3个模型参数中含有干燥温度为变量的通式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干燥温度在45~75℃时的干燥进程,3个通式模型依次为MRH=0.9673exp[-(7×10-5T-0.0009)]t、MRP=exp(-0.00323t0.0039T+0.7727)和MRN=exp[-(7×10-5T-0.0008)]t。  相似文献   
999.
超薄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在水稻品种鉴定上的运用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利用超薄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20个水稻品种进行了鉴定,发现10条蛋白质带在不同品种间表现出多态性。利用这19条蛋白质带和种子外观形态上的差异,可将20个品种中的11个品种完全区分开,另外9个品种可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1000.
Tillage may influence nitrate losses from agricultural soils. Losses of nitrate were measured in drainflow at 60 cm depth and in combined surface runoff and interflow in the A horizon (=surface layer flow) on hydrologically sealed plots with a two-year comparison (1988–1990) of shallow-tine cultivation vs. mouldboard ploughing. Ploughing increased concentrations and loadings of nitrate in drainflow and surface layer flow, especially in the first year. After these two years the shallow-tined plots were ploughed to plant winter beans (Vicia faba L.), and nitrate in drainflow then increased over the next three winters, slightly exceeding that from the plots which had been ploughed throughout for winter cereal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urface layer flow did not show this effect, however. Calculations of net winter mineralisation of soil organic nitrogen showed that shallow-tine cultivation may have decreased mineralisation slightly compared with ploughing in the first two years. These calculations did not indicate any increase in mineralisation for two winters after the minimally cultivated plots were ploughed in autumn 1990, probably because the soil was then very dry. This increase was apparently delayed until the fifth winter (1992/1993), which was much wetter than any since autumn 1990. In the previous eight years (1980–1988) half of the plots had been ploughed and half had been direct drilled. Averaged over the five winters 1988/1989–1992/1993, the five measures of nitrate loss in drainflow from plots previously direct drilled were 6–57% more than from plots previously ploughed, and winter mineralisation was 20% more, with no evidence of any decline in either with time. The nitrate produced by mineralisation of organic matter conserved by the eight years of direct drilling was mainly lost by leaching or denitrification; it was of little or no benefit to the crop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the long term more nitrate is leached from land subject to periods of minimal or zero tillage and ploughing than from land ploughed every ye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